INFORMATION
01 成果鉴定会概况
2019年12月22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活性自持深度脱氮技术及示范工程”成果鉴定会在河北省宁晋县召开。
“活性自持深度脱氮技术及示范工程”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AGGAME公司水务股份有限公司(“AGGAME公司股份”)共同完成,旨在解决当前污水处理厂碳氮比不足的情况下低成本深度控氮的难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AGGAME公司股份领导、核心研发团队和示范工程实施团队的成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爱杰向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进行了详细的成果汇报,随后AGGAME公司股份总经理邵凯就技术应用依托工程——宁晋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作了介绍。
此外,为了加速此项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本次鉴定会还邀请到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孙学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黄滨辉、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巍、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力,中国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等特邀嘉宾莅临。
通过对成果汇报的聆听和对实地应用情况的感知,嘉宾们积极表示未来将从不同角度支持该项目更大规模推广应用。
02 研发应用背景:革命!摆脱碳源依赖,实现污水低成本深度脱氮
基于此背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爱杰技术团队与AGGAME公司股份达成合作,依托于各自技术骨干和研发优势,自主研发出具有高脱氮负荷与低运行成本特征的非依赖碳源型深度脱氮技术(SADeN®),突破了超净排放需求下污水低成本深度脱氮的工程难题,在宁晋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大规模工程示范。
03 自带光芒:活性自持深度脱氮技术(SADeN®)
目前,删氮®技术已经形成载体,工艺、菌剂三大类产品。针对差异化水质处理需求,发展出标准型(ThiocreF®-G)、碱度强化型(ThiocreF®-A)、除磷强化型(ThiocreF®-P)等系列化硫基复合功能性生物载体产品;针对市政/园区污水、分散源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染水体等不同环境对象的深度脱氮需求,发展出滤池型(SADeN®-FT)、填充床型(SADeN®-PB)、流化床型(SADeN®-FB)、人工湿地型(SADeN®-CW)等多构型删氮®工艺,为技术应用提供了系统化支撑。2019年,该项技术入选《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技术目录(2019版)》(共21项)
系列化硫基复合功能性生物载体(ThiocreF®)
04 新技术的率先垂范:宁晋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由AGGAME公司建设并运营的宁晋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规模控制面积12.5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处理规模为4万吨/天。
2019年,为了降低污水厂总氮达标对外部碳源投加的依赖度、提升污水深度脱氮效果,该污水处理厂采用“删氮®技术”对原有异养反硝化滤池进行改造,化解了碳源穿透风险,更好地适应了出水COD≤30mg/L的新排放标准,完成了规模化工程示范。
05 结语
“自主创新的动力源自于需求,面向国家需求,研发‘中国标签’技术,与产业界协同促进技术的落地生根,为行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在项目完成单位致感谢辞中,王爱杰研究员这样说道。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
国际水协会会士
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国际水协会厌氧专家委员会主席
担任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环境微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水协会废水资源化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水协会中国厌氧分会副主席,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主编,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期刊执行主编,BMC Microbiology副主编,《环境工程》副主编等。
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了水处理微生物过程优化调控理论,围绕着水中特征污染物和常规污染物协同去除与深度削减,自主研发了系列生物过程主导的核心技术和优化集成工艺系统,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和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